13岁男孩儿拉血怎么回事儿

儿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7次浏览

关键词: #男孩

13岁男孩拉血可能由肛裂、肠道感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紫癜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免疫调节、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1、肛裂

排便时肛门撕裂可能导致便血,血色鲜红且附着于粪便表面,常伴有排便疼痛。可能与便秘、粪便干硬等因素有关。家长需帮助孩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燕麦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促进裂口愈合。

2、肠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或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黏液血便,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服用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肠息肉

青少年息肉好发于直肠,无痛性便血为主要表现,血液常与粪便混合。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确诊需肠镜检查,较小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较大息肉可能需要腹腔镜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

4、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反复血便、体重下降,常伴有腹泻、腹痛。属于慢性免疫性疾病。需通过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时需生物制剂治疗。

5、过敏性紫癜

腹型紫癜可表现为便血伴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属于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能与感染或过敏原刺激有关。需检测血常规和尿常规,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C片等药物,避免剧烈运动。

家长应记录孩子便血的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急性出血期间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低渣饮食。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观察有无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立即复诊,必要时完善胃肠镜或胶囊内镜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