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老有血块下来怎么回事

月经中出现血块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子宫收缩不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血块通常由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或出血量较多导致,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脱落的子宫内膜与经血混合可能形成血块。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血块较小且无其他不适,建议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适当饮用温热水帮助缓解症状。
子宫收缩力减弱可能导致经血排出不畅,血液在宫腔内积聚形成血块。可能与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日常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或缩宫素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子宫收缩功能。
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经血滞留形成较大血块。患者常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米非司酮片或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需考虑肌瘤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由于内膜组织生长异常,可能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形成血块,并伴随严重痛经。确诊后医生可能开具地诺孕素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必要时需进行腹腔镜手术清除异位内膜组织。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等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月经血不易凝固,形成大量血块。这类患者需进行血液检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推荐氨甲环酸片或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建议月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若血块持续增多或伴有严重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及出血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特征以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