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危害

小儿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认知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心脏功能异常、行为异常等危害。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引起,需及时干预以避免长期健康风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关键原料,长期缺铁会阻碍细胞能量代谢,导致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典型表现为体格发育指标低于同龄儿童标准,骨龄延迟,肌肉量减少。需通过血常规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并调整膳食结构。
铁缺乏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合成,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患儿在记忆测试、语言发育评估中表现较差。可能伴随易怒、反应迟钝等症状。除补充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外,建议家长定期进行智力发育筛查,配合认知训练干预。
铁元素对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缺铁患儿更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感染病程较长且易加重。临床可见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严重缺铁时,心脏需代偿性增加搏出量维持氧供,长期可导致心脏扩大、心率增快,甚至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患儿活动后可能出现气促、心悸,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可快速纠正贫血,但需在监护下使用并监测心功能。
部分患儿会出现异食癖、睡眠障碍等行为问题,可能与铁缺乏影响多巴胺代谢有关。表现为啃食泥土、冰块等非食物物质,或夜间惊醒、入睡困难。硫酸亚铁片联合行为矫正治疗有效,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误食危险物品。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需保证足量红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摄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应按医嘱预防性补铁。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同时摄入钙剂或浓茶影响铁剂吸收,维生素C可帮助铁吸收,建议搭配新鲜水果食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造血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