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用手术吗

肠梗阻是否需手术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多数情况下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部分情况需紧急手术干预。
肠梗阻早期或轻度症状时,通常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非手术方式治疗。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和呕吐,静脉补液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医生可能开具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抑制肠痉挛,或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促进肠道蠕动。若梗阻由粪石或寄生虫引起,灌肠联合开塞露可能帮助解除阻塞。此阶段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则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当出现肠管血运障碍、绞窄性肠梗阻或完全性梗阻时,需立即手术防止肠坏死。手术方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解除纤维带压迫,或肠切除吻合术处理坏死肠段。若梗阻由肿瘤导致,可能需行肿瘤根治术联合肠道重建。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并配合肠外营养支持。高龄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避免食用糯米、竹笋等难消化食物。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腹部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若出现反复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复发可能。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再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