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致病菌是什么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细菌、病毒引起,需结合病原学检查明确具体致病微生物。
肺炎链球菌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伴痰液黏稠等症状。确诊需进行痰培养或血清学检测。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b型流感嗜血杆菌易引起婴幼儿重症肺炎,常伴随喘息、呼吸急促等表现。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临床治疗可使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家长应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或拒食需及时就医。
该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能引发化脓性病变。典型症状包括高热、脓痰及胸痛。治疗需选用苯唑西林钠颗粒、万古霉素等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家长需特别注意皮肤清洁和伤口护理,防止细菌入侵。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特征为刺激性干咳和低热。红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颗粒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为首选。本病具有传染性,家长应让患儿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咳嗽症状。
该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易在冬季流行。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和三凹征。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缓解症状。家长需保持环境湿度,少量多次喂水防止脱水。
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需保证营养均衡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增强免疫力。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患儿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胸片。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等表现,须立即前往儿科就诊。日常可通过七步洗手法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