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

肝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食欲减退、黄疸、腹水、皮肤瘙痒、乏力等。肝功能受损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皮肤黏膜改变、全身性症状等。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肝功能受损时,胆汁分泌减少会影响脂肪消化,导致食欲下降、厌油腻食物。患者可能出现饭后腹胀、恶心等症状,严重时伴随体重减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早期或慢性肝病急性发作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保肝药物,同时需低脂饮食。
胆红素代谢障碍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黄疸可能提示肝细胞坏死(如急性肝炎)或胆管梗阻(如胆结石)。伴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陶土样粪便。需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必要时行ERCP解除梗阻。
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腹腔积液,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合并脐疝或下肢水肿。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利尿,严重者需腹腔穿刺放液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胆汁酸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多见于手掌、足底。可能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夜间症状加重,可见抓痕或皮肤增厚。治疗可选用考来烯胺散、苯巴比妥片降低胆汁酸,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缓解症状。
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持续疲劳、活动耐力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或肝癌患者,可能伴随肌肉萎缩。需检查转氨酶、白蛋白等指标,治疗可补充支链氨基酸颗粒,结合适度有氧运动改善体能。
肝功能受损患者应绝对戒酒,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清、西蓝花等,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肝硬化患者需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出现意识模糊、呕血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