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肿瘤有几种类型

大脑肿瘤主要分为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肿瘤、神经鞘膜肿瘤、垂体及鞍区肿瘤、转移性肿瘤等类型。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起源于脑实质细胞,常见类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根据恶性程度可分为Ⅰ-Ⅳ级,其中胶质母细胞瘤属于Ⅳ级。这类肿瘤可能因基因突变或辐射暴露引起,典型症状为头痛、癫痫发作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常用替莫唑胺胶囊、卡莫司汀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病情,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脑膜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90%为良性脑膜瘤,其余包括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常见诱发因素有神经纤维瘤病2型基因突变或头部放射史,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头痛、视力下降或肢体无力。治疗以手术全切为主,对无法全切者可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或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辅助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神经鞘膜肿瘤主要发生在听神经、三叉神经等颅神经,包括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鞘瘤。这类肿瘤多与NF2基因缺失相关,早期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或面部麻木等症状。小型肿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大型肿瘤需显微手术切除,必要时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痛,术后需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垂体腺瘤占鞍区肿瘤的80%,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分为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典型症状包括月经紊乱、肢端肥大或视力缺损。微腺瘤可选用甲磺酸溴隐亭片等药物治疗,大腺瘤需经鼻蝶窦手术切除。术后需长期监测激素水平,部分患者需终身激素替代治疗。
转移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30%,原发灶多来自肺、乳腺或消化道。肿瘤通过血行转移至脑实质,常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或性格改变。治疗需结合原发肿瘤性质,可采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注射液,同时需控制原发病灶进展。
脑肿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碰撞。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核桃、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头颅MRI,出现新发头痛、呕吐或抽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康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协调锻炼,必要时寻求专业康复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