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应该如何用药

小儿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用药物有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维生素B12片、叶酸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贫血可能与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适用于缺铁性贫血患儿,铁元素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该药物通过补充铁剂改善贫血症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需避免与牛奶、茶同服。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为儿童常用铁剂,口感较好且吸收率较高,适用于轻度缺铁性贫血。长期腹泻或胃肠手术后的患儿可能影响铁吸收,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治疗期间应观察是否出现黑便等副作用,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补铁2-3个月以补充储存铁。
维生素B12片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该类型贫血多因长期素食或肠道吸收障碍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患儿可能出现舌炎、神经系统症状,需配合叶酸联合治疗。恶性贫血患儿可能需要终身补充维生素B12,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叶酸片适用于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常见于早产儿、慢性溶血患儿或母亲孕期叶酸摄入不足的新生儿。叶酸参与DNA合成,缺乏时会导致红细胞成熟障碍。需注意区分维生素B12缺乏合并的叶酸缺乏,盲目补充叶酸可能加重神经系统损害。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用于肾性贫血或慢性病性贫血,通过刺激骨髓造血改善贫血。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和铁代谢指标,避免血栓风险。该药物需冷藏保存,皮下注射时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治疗期间需配合铁剂补充。
家长应注意调整患儿饮食结构,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烹饪时使用铁锅有助于增加铁摄入,餐后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可促进铁吸收。避免让儿童大量饮用牛奶或茶影响铁剂吸收,定期复查血常规以评估疗效。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贫血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