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一般发生在几岁的儿童

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更为常见。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发病高峰集中在婴儿期。4-10个月大的婴儿由于肠道发育尚未完善,肠系膜相对松弛,加上饮食结构从纯母乳或配方奶向辅食过渡的阶段,肠道蠕动节律容易发生紊乱,导致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中。随着年龄增长,肠道结构和功能逐渐成熟,2岁后发病率明显下降。5岁以上儿童发生肠套叠的情况较为少见,若出现需警惕是否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典型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
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幼儿进食后是否出现异常哭闹、蜷缩身体等表现,避免过度摇晃或剧烈活动。辅食添加应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初次尝试新食物后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若发现血便、腹胀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空气灌肠复位术对早期病例效果良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