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区别在哪儿查

关键词: #疾病
关键词: #疾病
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的核心区别在于病因学机制,前者指心理因素直接引发的躯体疾病,后者指躯体疾病继发心理障碍。
身心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以心理应激为主导,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导致躯体症状。心身疾病如癌症后抑郁、糖尿病伴发焦虑,源于躯体疾病造成的生理改变或心理负担,属于继发性精神障碍。
身心疾病需符合ICD-11中"躯体形式障碍"或"应激相关障碍"诊断,存在明确心理诱因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心身疾病需符合原发躯体疾病诊断标准,同时满足DSM-5对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的界定。
身心疾病以认知行为治疗、松弛训练等心理干预为主,可联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心身疾病需优先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再辅以心理疏导。
身心疾病症状多呈波动性,与情绪变化同步,体检缺乏阳性体征。心身疾病的心理症状随躯体病情变化,如尿毒症患者抑郁程度与肌酐值呈正相关。
身心疾病属心身医学或临床心理学范畴,心身疾病属各临床专科伴发精神障碍,如心血管科的双心医学模式。
建议通过《中华心身医学杂志》、美国心身医学会官网等专业渠道查询详细区别。日常需关注情绪管理与慢性病心理健康,出现持续躯体不适合并情绪异常时应尽早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标准化评估。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