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要怎样才能不吐奶

儿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吐奶

新生儿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选择合适奶嘴、避免过度活动等方式减少。吐奶多与胃肠发育不完善有关,多数属于生理现象。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新生儿头部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重力作用有助于奶液流入胃部。哺乳后维持该姿势15-20分钟,避免立即平躺。母乳喂养时需让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时奶嘴应充满奶液以防吸入空气。

2、控制奶量

单次喂养量不超过胃容量,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毫升。按需喂养但避免过度,可增加喂养频率减少单次量。配方奶喂养需按说明书比例调配,过浓或过稀均可能刺激胃肠。喂养过程中观察婴儿吮吸节奏,出现停顿或拒食时应停止。

3、有效拍嗝

喂养后竖抱婴儿,头部靠于成人肩部,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背部5-10分钟。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婴儿坐于大腿上前倾,一手托住下巴轻拍。拍出嗝声后仍需保持竖姿片刻,未拍出嗝声可变换体位重复操作。夜间喂养后也需坚持拍嗝流程。

4、奶嘴适配

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流速以奶液缓慢滴出为宜。奶嘴孔过大易导致呛奶,过小会使婴儿费力吮吸吸入空气。使用前检查奶嘴是否破损,定期更换防止老化变形。特殊防胀气奶嘴可减少空气吞咽,但需配合正确喂养姿势使用。

5、减少腹压

喂养后1小时内避免换尿布、洗澡等需要平躺的活动。纸尿裤不宜包裹过紧,防止压迫腹部。哭闹时会增加腹压,需及时安抚。飞机抱、俯卧抬头等运动应安排在喂奶前,剧烈摇晃或颠簸可能诱发吐奶。

日常需记录吐奶频率、量与性状,若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带血或胆汁、体重增长缓慢、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母亲饮食需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哺乳期用药应咨询医生。保持婴儿口周清洁,吐奶后侧卧防止误吸,定期消毒喂养器具。随着月龄增长,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后吐奶现象多会自然缓解。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

剖腹产麻醉会引起产后腰疼?产后腰疼和这几个原因有关 怎么判断黑痣会不会癌变?有这几个情况,警惕是皮肤癌 脸色发黄,该怎么改善?揪出4个原因,不做“黄脸婆” 为什么患上带状疱疹,很难受?3个并发症在“折磨”你 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得救吗?医生:红斑狼疮可控可治 甘油三酯偏高,小心带来4大并发症!掌握几招有效降脂 女性流产危害大,对身体造成的3点损伤,你知道几个? 关于纹眉,如何做到自然不掉色?这几个关键因素要注意 女性不孕就要做输卵管造影?这几个问题,建议了解清楚 牛皮癣好转的症状有哪些?出现这6种情况就要恭喜你了 拍打可以防治静脉曲张?皮肤外科医生:科学认知很重要 关于植物人你了解多少?活着的,但不能动?没那么简单 心梗发作很危险,预防心梗要牢记3点坚持,睡前4不要 爬行动作可以治疗腰突症?一文详解,到底值不值得做? 流产该怎么办?调理身体是关键,建议你从这7件事入手 后背疼痛不一定是累的,这4种疾病,可能会“盯上”你 上节育环,可能会对女性造成这几个影响,早了解早受益 为什么看病要查血常规?做一次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病? 备孕的你,女性孕前必做的这8大检查,你知道几个吗? 双手皮肤干燥、瘙痒和疼痛的季节来了?教你如何应对!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很难区分?带你揭秘两者的4大不同! 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胖的?详细讲解人类发胖的全过程! 3个信号预示肿瘤复发,做好这3点可大大降低复发风险 婴儿支气管癌有不发烧的吗 婴儿中度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癌症病人骨转移的症状有哪些呢 瘢痕疙瘩会变小吗怎么治疗 肺部岔气的疼怎么回事 贲门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痔疮肉球手术多少费用 患上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吃美嘉素吗 作用怎么样 口服薄芝片的剂量多少合适 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怎么使用呢 复傲坦有哪些作用 孕妇吃了有什么危害吗 斯巴敏用药后会出现头晕吗 绿海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特点有哪些 十二指肠溃疡能服用潘妥洛克吗 芭克硅胶软膏去除疤痕怎么样 艾力达有哪些成分组成的? 赛若金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