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有哪些常见副反应

乳腺癌放疗常见副反应主要有皮肤反应、疲劳、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
放疗区域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干燥、瘙痒、脱屑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湿性脱皮或溃疡。这与放射线损伤皮肤基底细胞有关。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使用医生推荐的皮肤保护剂。若出现破溃需及时就医处理,防止继发感染。
放疗期间常见持续性的体力下降和精神倦怠,可能与治疗消耗、睡眠障碍或心理压力有关。保持规律作息,进行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助于缓解症状。症状严重时需排除贫血等并发症。
多见于照射野包含肺组织的患者,表现为干咳、低热、呼吸困难等。通常在放疗后2-3个月出现,与肺泡和间质纤维化相关。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必要时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当照射范围涉及纵隔时,可能出现吞咽疼痛、烧灼感等症状。建议进食温凉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明显时可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或口服利多卡因溶液缓解疼痛。
放射线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表现为易感染、出血倾向等。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升白药物。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防止外伤。
放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注意皮肤清洁但避免用力擦洗照射区域,外出时做好防晒。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发热、严重皮肤反应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结束后大部分副反应会逐渐缓解,长期随访中需关注心肺功能及第二原发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