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别儿童腺样体肥大

儿童腺样体肥大可通过观察症状、影像学检查、鼻咽镜检查等方式判断。腺样体肥大可能由反复感染、过敏反应、遗传因素、胃食管反流、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反复中耳炎等症状。
儿童腺样体肥大早期可能出现持续性鼻塞,尤其在夜间加重。睡眠时伴随明显打鼾和张口呼吸,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短厚、下颌后缩、牙齿排列不齐。家长需留意孩子是否频繁揉鼻、清嗓或出现听力减退。
鼻咽部侧位X线片可测量腺样体与鼻咽腔比例,超过0.7提示肥大。CT检查能清晰显示腺样体大小及周围结构关系,评估是否合并鼻窦炎。磁共振成像适用于怀疑合并颅底病变的情况。影像学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幼儿可能需要镇静剂配合。
电子鼻咽镜通过鼻腔插入细软管,直接观察腺样体大小及表面情况。检查可见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程度,判断是否影响咽鼓管功能。检查前需使用表面麻醉剂减轻不适,儿童可能需家长安抚配合。严重肥大时腺体表面可能出现纵沟或分叶状改变。
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需进行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声导抗测试显示鼓室图呈B型或C型曲线。婴幼儿可采用行为测听或耳声发射检查。反复中耳炎发作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家长发现孩子对声音反应迟钝应及时就诊。
多导睡眠图记录夜间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诊断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超过5次/小时需干预。居家可使用便携式血氧仪初步筛查,重度患儿可能出现生长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并发症。
家长发现儿童存在持续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时,应避免自行使用减充血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减少过敏原。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或伴随听力下降、发育迟缓时,需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