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骨癌与原发骨癌

转移骨癌与原发骨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骨肿瘤,转移骨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扩散至骨骼,原发骨癌则是起源于骨骼本身的恶性肿瘤。转移骨癌较原发骨癌更为常见,原发骨癌相对罕见。
转移骨癌通常由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引起,常见于脊柱、骨盆、股骨等部位。患者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可采用放疗、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破坏,必要时手术稳定骨折。疼痛管理可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镇痛药。
原发骨癌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等,好发于青少年长骨干骺端。典型表现为局部肿块、夜间痛、皮温升高。X线可见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治疗以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甲氨蝶呤注射液。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
骨扫描可全身筛查骨转移灶,CT/MRI评估局部侵犯范围,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原发骨癌还需完善碱性磷酸酶等肿瘤标志物检查。PET-CT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及寻找原发灶。
转移骨癌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控制情况,中位生存期常以月计算。原发骨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60-70%,但高度恶性类型如尤文肉瘤预后较差。两者均需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
骨癌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及维生素D。物理治疗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抑郁。营养支持应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粉剂。
骨癌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水中运动等低冲击训练。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新发骨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诊。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戒烟有助于改善整体预后。建立疼痛日记记录症状变化,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