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肠粘连可能由腹部手术、腹腔感染、腹部外伤、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肠粘连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
腹部手术是肠粘连最常见的原因,手术过程中对腹膜和肠管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粘连。阑尾切除术、妇科手术、肠道肿瘤切除术等均可引发。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阵发性腹痛,伴随肠鸣音亢进。治疗需根据粘连程度选择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或粘连松解术,药物可选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缓解症状。
腹腔内炎症如腹膜炎、盆腔炎等会导致炎性渗出物机化,形成纤维性粘连。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常见全腹压痛伴低热,化脓性腹膜炎多出现剧烈腹痛和发热。治疗需控制感染源,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时需手术引流。
腹部钝器伤或穿透伤可能损伤腹膜,血液和炎性因子刺激形成粘连。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初期表现为局部压痛,后期可出现慢性腹痛。早期处理包括禁食观察,若出现肠管损伤需急诊手术修复,药物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性疼痛。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侵袭肠管浆膜层,经周期性出血刺激形成粘连。患者常见经期加重的下腹痛、排便疼痛,可能伴随月经异常。治疗可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松解粘连。
胚胎期肠旋转不良或腹膜形成异常可导致先天性肠粘连,多见于新生儿期出现肠梗阻症状。患儿表现为呕吐胆汁样物、腹胀拒食,腹部X线显示阶梯状液平。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术后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预防肠粘连需注意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腹腔炎症患者应规范抗感染治疗。日常饮食宜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出现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使用泻药或止痛药物。定期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粘连迹象,严重粘连患者需在营养支持基础上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