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根管后肿了要警惕

根管治疗后出现肿胀需警惕感染或治疗反应,可能由根管清理不彻底、药物刺激、临时填充物压迫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肿胀伴随疼痛加剧、发热或脓液渗出时应立即就医。
根管治疗后的轻微肿胀可能由治疗过程中器械对根尖周组织的物理刺激导致,常见于复杂根管解剖或炎症未完全消退时。使用氢氧化钙等根管消毒药物也可能引发短暂化学性反应,表现为牙龈轻度红肿,通常1-3天自行缓解。此时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患侧咀嚼,观察肿胀是否逐渐消退。若48小时内肿胀持续扩大,需考虑是否发生根管内残髓未彻底清理,残留坏死组织引发免疫反应。
严重肿胀多提示急性根尖周炎或蜂窝织炎,常见于治疗前已存在严重感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根管系统内细菌生物膜清除不彻底会导致病原体向根尖外扩散,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典型表现为自发性跳痛、牙龈黏膜隆起呈半球形、扪诊有波动感,严重者伴颌下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需立即进行根管再治疗配合脓肿切开引流,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或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厌氧菌感染。
根管治疗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斑堆积。避免用治疗侧咀嚼硬物防止临时充填物脱落,术后2-3天进食温凉软食。若出现肿胀持续加重、张口受限或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生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需通过CBCT检查评估骨质破坏程度。糖尿病患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更需密切观察,这类人群感染扩散概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