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的并发症

牙龈肿痛可能引发牙周脓肿、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淋巴结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牙龈肿痛多与细菌感染、牙结石刺激、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展。
牙龈肿痛未及时治疗时,局部炎症可能扩散形成牙周脓肿。表现为牙龈局部隆起、剧烈跳痛,伴随明显肿胀和脓液渗出。可能与牙菌斑堆积、牙周袋加深有关,需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清除感染源,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牙龈肿痛持续发展可波及牙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炎。患者常感患牙咬合痛,牙龈出现瘘管或面部肿胀。多由龋齿未治疗引发牙髓坏死所致,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病灶,必要时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严重牙龈肿痛可能引起颌骨骨髓炎,表现为颌骨持续性疼痛、牙齿松动及发热。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感染控制不及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牙龈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颈部淋巴结,引发淋巴结肿大压痛。多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检查判断感染程度,可选用罗红霉素胶囊抗感染,配合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出现细菌入血导致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需立即住院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线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出血或肿痛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孕妇出现牙龈肿痛应优先选择物理治疗。长期牙龈肿痛者建议完善全身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