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还是精神病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而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等以思维、感知障碍为主的疾病。两者在表现、治疗和预后上存在明显差异。
抑郁症核心症状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精力下降,可能伴随睡眠紊乱、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生理症状。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则以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阳性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阴性症状。抑郁症患者通常保持现实检验能力,而精神病患者常存在现实认知障碍。
抑郁症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相关,尤其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精神病多与多巴胺系统过度活跃有关,涉及前额叶、颞叶等脑区结构异常。遗传因素在两类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但精神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
抑郁症诊断主要依据ICD-10或DSM-5标准,需排除躯体疾病所致抑郁状态。精神病诊断需确认特征性症状持续存在,精神分裂症要求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临床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严重程度,而精神病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
抑郁症以抗抑郁药如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文拉法辛缓释片为主,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病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口崩片,严重病例需住院治疗。两类疾病均可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但适应症和操作参数不同。
抑郁症经规范治疗多数可临床痊愈,但存在复发风险。精神病患者部分可获得症状缓解,但社会功能恢复常受影响。早期干预对两类疾病预后均有重要影响,精神病患者需要更长期的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
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心理健康,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理解与陪伴。两类疾病均需遵医嘱规范治疗,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