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盆腔积液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盆腔积液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骶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通过B超检查确诊。
排卵期或月经期女性可能出现少量盆腔积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此时积液量通常少于30毫米,无伴随症状,无须特殊处理。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即可自行吸收。
盆腔炎性疾病可能导致炎性渗出物积聚形成积液。多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患者常伴有发热、下腹压痛、脓性白带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配合妇科千金胶囊辅助治疗。
输卵管妊娠破裂时血液流入盆腔可形成血性积液。典型表现为停经后突发撕裂样腹痛,伴阴道流血及休克症状。此为妇科急症,需立即手术清除妊娠物,常用术式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
黄体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囊内液体会进入盆腔形成积液。突发下腹剧痛为主要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需根据情况选择保守观察或行卵巢囊肿剥除术。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可导致陈旧性积血积聚。患者多有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及不孕史。治疗可选用地诺孕素片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
出现盆腔积液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性质,病理性积液应及时就医。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经期禁止盆浴及游泳。急性期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B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