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黄疸
关键词: #黄疸
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光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和病因治疗等。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表现,需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干预措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或轻度病理性黄疸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光疗通过特定波长光线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排出体外。治疗时需保护婴儿眼睛及生殖器,监测体温和脱水情况。对于成人胆汁淤积性黄疸,紫外线照射可能有助于缓解皮肤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需配合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溶血性黄疸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胆总管结石导致的梗阻性黄疸需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胆管癌或胰头癌引起的恶性梗阻可能需要进行胆肠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在出生后60天内实施葛西手术效果较好。术后需加强引流管护理和抗感染治疗。
黄疸患者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蛋清等食物。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者需补充维生素AD滴剂。母乳性黄疸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增加喂养频率。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须严格戒酒,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
肝炎后黄疸需规范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应使用免疫抑制剂。Gilbert综合征患者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避免饥饿和应激即可。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或脾切除术。所有黄疸患者都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黄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每日监测皮肤黄染变化,记录尿液和大便颜色。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剪短指甲防止抓伤。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期间需按需哺乳,保证每日8-12次喂养频率。成人患者需绝对禁酒,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陶土样大便、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胆道梗阻或肝衰竭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