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无汗等症状,可通过快速降温、补液支持、器官保护等方式治疗。热射病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汗腺功能衰竭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
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通常超过40摄氏度,皮肤干燥发烫。这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需立即用冰袋、冷水擦拭或浸泡等物理方式降温。临床可能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辅助退热,但需避免水杨酸类药物以防凝血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源于高温直接损伤脑细胞。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脑保护措施包括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以及醒脑静注射液改善脑代谢。
汗腺功能衰竭导致皮肤干燥无汗,丧失散热能力。需持续监测皮肤湿度,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使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改善微循环。
高温会导致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酱油色尿、黄疸等。需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脏。血液净化治疗适用于急性肾衰竭患者。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可导致低血压休克,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心功能不全者可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强心,同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
预防热射病需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出现头晕、乏力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及儿童更需注意防暑降温,必要时使用空调或风扇维持环境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下。若发现他人意识模糊伴高热,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实施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