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慢性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可通过发病速度、症状表现、病因及影像学检查区分。慢性胰腺炎起病隐匿且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且症状剧烈。两者在病因、治疗及预后上存在差异,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急性胰腺炎通常突然发作,数小时内出现剧烈腹痛,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并向背部放射,常伴随恶心、呕吐及发热。慢性胰腺炎起病缓慢,早期可能仅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程进展逐渐转为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较急性发作轻但持续时间长。
急性胰腺炎以中上腹刀割样疼痛为主,可能伴有休克、肠麻痹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淀粉酶显著升高。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脂肪泻、体重下降及糖尿病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胰腺钙化或假性囊肿,血淀粉酶升高不明显。
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为胆石症、酗酒或高脂血症,病程具有可逆性。慢性胰腺炎多与长期酗酒、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相关,胰腺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纤维化,可导致内外分泌功能永久性损害。
腹部CT检查中,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伴周围渗出,严重者可出现坏死灶。慢性胰腺炎可见胰腺萎缩、胰管扩张或钙化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胰管串珠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
急性胰腺炎需禁食胃肠减压并静脉营养,严重者需ICU监护,可选用注射用乌司他丁、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慢性胰腺炎以止痛、胰酶替代为主,常用胰酶肠溶胶囊配合营养支持,终末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两类胰腺炎患者均需严格戒酒并低脂饮食,急性发作期应绝对禁食。慢性患者需长期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监测血糖及营养状况。出现持续腹痛或消化吸收障碍时应及时复查CT或MRCP,避免延误并发症诊治。日常需记录症状变化,遵医嘱调整胰酶制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