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胆汁淤积症表现

孕期胆汁淤积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及乏力等症状。孕期胆汁淤积症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肝胆功能异常及妊娠期代谢负担加重等原因有关,通常需通过血清胆汁酸检测、肝功能检查等方式确诊。
皮肤瘙痒是孕期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症状,多始于手掌和脚底,逐渐蔓延至全身。瘙痒程度可从轻度不适到严重影响睡眠,夜间尤为明显。这种瘙痒与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抓挠无法缓解且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调节胆汁代谢。
约20%-50%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因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黄疸程度通常较轻,多出现在瘙痒症状后1-4周,可能伴有皮肤黏膜干燥。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若超过85.5μmol/L需警惕胎儿风险。可配合光照疗法降低胆红素,必要时使用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改善胆汁排泄。
尿液呈深褐色或茶色,源于结合胆红素经肾脏排出。该症状常与黄疸同步出现,尿液泡沫可能增多。需每日观察尿色变化并记录,避免与血尿混淆。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ml以上稀释尿液,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粪便呈陶土样灰白色,因胆道梗阻使胆红素无法进入肠道。可能伴随脂肪泻和恶臭,提示脂肪消化吸收障碍。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软胶囊),必要时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每日记录排便性状,若持续3天无改善需及时就医。
全身倦怠感与胆汁酸蓄积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活动后加重,休息不能完全缓解。可能合并食欲减退、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建议少量多餐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负担。可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改善代谢,同时监测血钾水平预防低钾血症。
确诊孕期胆汁淤积症后应每周监测血清胆汁酸和肝功能,孕34周后建议加强胎儿监护。日常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8℃避免加重瘙痒。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限制动物内脏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宫缩频繁、胎动减少等异常需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