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型心是什么病

主动脉型心是一种心脏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扩张或形态改变,可能由高血压、主动脉瓣疾病、马方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主动脉壁承受压力增加,逐渐引起主动脉扩张或变形。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监测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近端主动脉扩张。典型症状包括胸痛、活动后气促。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严重时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这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常伴随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多具有体型瘦高、四肢细长等特征。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减缓主动脉扩张速度,预防主动脉夹层发生。
主动脉壁脂质沉积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可能形成梭形扩张。患者常有血脂异常表现。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配合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
梅毒、细菌感染等可能引发主动脉炎,导致管壁结构破坏。急性期会出现发热、胸背痛等症状。需根据病原体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严重者需血管外科干预。
主动脉型心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戒烟限酒。出现突发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警惕主动脉夹层等危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