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有虫子的症状有哪些

胃有虫子通常是指肠道寄生虫感染,常见症状主要有腹痛、食欲异常、体重下降、肛门瘙痒、恶心呕吐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与饮食卫生习惯不良、接触污染水源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确诊。
肠道寄生虫在胃或肠道内活动时可引发阵发性脐周疼痛,疼痛程度从隐痛到绞痛不等,进食后可能加重。蛔虫感染可能因虫体扭结成团导致肠梗阻,出现剧烈腹痛伴腹胀。绦虫吸附于肠黏膜可能引起持续性钝痛。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
寄生虫代谢产物可能影响胃肠神经调节,表现为食欲亢进但体重不增,或出现厌食、早饱感。儿童感染钩虫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啃食泥土、纸张等。长期食欲异常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需配合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补铁剂治疗。
寄生虫争夺宿主营养可能导致进行性消瘦,尤其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较明显。绦虫感染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体重下降超过标准体重10%时需警惕重度感染,除驱虫治疗外还需补充复合维生素片、蛋白粉等营养制剂。
蛲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可引发剧烈瘙痒,抓挠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感染。儿童表现为夜间哭闹、睡眠不安。确诊需通过透明胶带粘贴法检测虫卵,治疗常用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家庭成员需同步防治以避免交叉感染。
寄生虫数量较多时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中偶见虫体。严重蛔虫感染可能导致虫体逆行至胆道引发胆绞痛伴呕吐。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缓解症状,但需避免掩盖病情延误驱虫治疗。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蔬菜水果充分洗净,肉类彻底煮熟,避免饮用生水。儿童应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定期开展寄生虫筛查。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测,确诊后严格按疗程服用驱虫药物,避免自行中断用药导致虫体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