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和夜盲症一样吗

夜盲和夜盲症不完全相同,夜盲是症状表现,夜盲症是疾病名称。夜盲可能由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夜盲症等引起,表现为暗光环境下视力显著下降。
夜盲指在光线昏暗环境中视力减退的现象,属于症状描述而非独立疾病。暂时性夜盲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患者可能伴随眼干、角膜干燥等症状,通过补充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改善。获得性夜盲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相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夜盲症特指以夜盲为核心表现的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该病属于遗传性眼病,除夜间视力障碍外,常伴随视野缩小、色觉异常,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叶黄素软胶囊等延缓进展。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也属于夜盲症范畴,表现为终身夜间视力低下但病情稳定。
长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不足会导致视杆细胞功能障碍,引发可逆性夜盲。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反复感染等全身症状,治疗需口服维生素A软胶囊,同时增加蛋黄、菠菜等食物摄入。严重缺乏可能引发角膜溃疡,需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
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能导致继发性夜盲。这类患者往往伴随视物模糊、飞蚊症等症状,需控制原发病并配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改善微循环。晚期病例可能出现视网膜脱落,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白内障早期可能因晶状体混浊导致光敏感度下降,表现为夜间视力恶化,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患者因视神经损伤也可能出现夜盲特征,需长期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眼压。
日常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夜间活动时佩戴防蓝光眼镜。饮食上保证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若夜盲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视觉异常,应及时至眼科进行视野检查、视网膜电图等专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