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症状

小儿尿道下裂主要表现为尿道开口位置异常、排尿方向异常、阴茎弯曲、包皮分布异常及尿流细弱等症状。尿道下裂是男性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根据尿道口位置可分为阴茎头型、阴茎体型、阴囊型和会阴型。
尿道口未位于阴茎头正常位置,可能出现在阴茎腹侧任何部位。阴茎头型尿道口位于冠状沟附近,阴茎体型开口于阴茎体中段,阴囊型开口于阴囊交界处,会阴型则位于会阴部。尿道口可能伴有狭窄,导致排尿困难。轻度患者可通过尿道扩张改善,中重度需行尿道成形术。
因尿道开口位置偏移,尿流呈向下喷洒或分叉状。患儿常需蹲位排尿,站立排尿时尿液会淋湿衣裤。长期异常排尿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需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阴茎腹侧纤维索带牵拉导致阴茎向腹侧弯曲,勃起时弯曲加重。弯曲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弯曲可通过激素软膏局部治疗,中重度需手术矫正。弯曲矫正术常与尿道成形术同期进行,常用术式包括尿道板纵切卷管术、包皮岛状皮瓣术等。
包皮呈帽状堆积于阴茎背侧,腹侧包皮缺损。异常包皮分布可能影响阴茎发育,需在1-3岁进行包皮整形。术前需评估包皮血供情况,避免术后坏死。包皮整形可改善阴茎外观,为后续尿道成形创造条件。
尿道狭窄或弯曲导致尿流变细、尿线无力。长期尿流不畅可能引起膀胱残余尿增多,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轻度狭窄可用尿道扩张治疗,严重狭窄需手术重建。术后可短期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排尿困难。
家长发现患儿存在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小儿泌尿外科,6-18个月是理想手术时机。术前需完善泌尿系统超声、尿道造影等检查评估畸形程度。术后保持会阴清洁,使用碘伏消毒液预防感染,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定期随访至青春期,监测阴茎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