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的典型表现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心搏骤停的典型表现主要有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导致死亡。

1、意识丧失

心搏骤停发生后,患者会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这是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大脑皮层功能受到抑制所致。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部分患者在意识丧失前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等先兆症状。

2、呼吸停止

心搏骤停后,患者呼吸运动会在数十秒内停止,表现为胸腹部无起伏、口鼻无气流。这是由于心脏停搏导致全身缺氧,呼吸中枢功能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濒死喘息样呼吸,表现为不规则、缓慢的抽泣样呼吸。

3、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骤停患者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会完全消失。检查时需用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位置在甲状软骨旁开2-3厘米处,触摸时间不少于5秒但不超过10秒。这是判断心搏骤停最可靠的体征之一。

4、瞳孔散大

心搏骤停后30-60秒,患者瞳孔会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脑干缺血导致动眼神经麻痹所致。瞳孔散大是脑缺氧的重要表现,但需注意某些药物如阿托品也可导致瞳孔散大。

5、皮肤苍白或发绀

心搏骤停后,患者皮肤会迅速出现苍白或发绀,尤其在口唇、甲床等部位明显。这是由于血液循环停止,组织缺氧所致。皮肤颜色改变通常在心脏停搏后30秒内出现,是判断心搏骤停的辅助体征。

发现心搏骤停患者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包括呼叫急救系统、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备不时之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