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有息肉有啥症状

肠息肉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贫血等表现。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便血是肠息肉较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与息肉表面糜烂或摩擦出血有关。若息肉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血液颜色较鲜艳;若位于升结肠,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需与痔疮出血鉴别,肠镜是确诊的金标准。
较大息肉可能引起间歇性腹部隐痛或胀痛,多位于下腹部,与肠管蠕动时牵拉息肉或引发肠痉挛有关。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伴呕吐,需警惕肠套叠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此时应紧急就医。
直肠或较大息肉可能导致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便秘交替。息肉占据肠腔可能改变粪便形状,出现细条状便。这类症状易与肠易激综合征混淆,需通过肠镜明确诊断。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可能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亢进。绒毛状腺瘤因质地柔软更易导致肠套叠,属于急症需手术处理。腹部CT或钡剂灌肠可辅助诊断。
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右半结肠息肉更易引发隐匿性失血,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确诊后除切除息肉外,还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纠正贫血。
发现肠息肉后应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保持规律排便。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息肉切除术后需遵医嘱复查,避免吸烟饮酒等诱发因素。若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