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食欲减退、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或铁摄入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1、皮肤黏膜苍白

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常表现为面色、口唇、眼睑等部位苍白,严重时指甲床也会显得苍白。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皮肤黏膜供血不足所致。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的面色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

2、食欲减退

缺铁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拒食、甚至呕吐等症状。长期食欲减退会影响营养摄入,加重贫血程度。家长可尝试给宝宝提供富含铁质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3、易疲劳

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活动量明显下降,容易疲倦,哭闹减少,睡眠时间延长。这是由于组织缺氧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所致。家长应注意让贫血宝宝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证充足睡眠。

4、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缺铁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表现为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严重缺铁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发育。家长应关注宝宝的行为变化,及时就医评估贫血程度严重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5、异食癖

部分缺铁性贫血宝宝会出现异食癖,如啃食泥土、墙皮、纸张等非食物物质。这是机体缺铁的一种代偿性行为。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误食危险物品,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治疗。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家长应注意合理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铁;避免过早引入鲜牛奶;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若发现宝宝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补铁。治疗期间可配合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促进铁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