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槽上长了个肉疙瘩怎么回事

关键词: #疙瘩
关键词: #疙瘩
后牙槽上长了个肉疙瘩可能与牙龈增生、根尖周脓肿、智齿冠周炎、口腔纤维瘤、黏液囊肿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口腔检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长期佩戴义齿或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刺激牙龈组织异常增生,形成柔软无痛的红色肉疙瘩。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时需排除药物性牙龈增生。轻度增生可通过超声波洁治改善,顽固性增生需行牙龈成形术。临床常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炎症,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
龋齿或牙髓坏死导致根尖区化脓性感染,可在对应牙龈处形成触痛明显的黄白色疙瘩,常伴患牙叩痛。需进行根管治疗消除感染源,急性期使用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脓肿成熟后需切开引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颌骨骨髓炎。
阻生智齿周围软组织反复感染可形成炎性肉芽组织,表现为后牙区红肿疙瘩伴张口受限。急性期用生理盐水冲洗盲袋,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消炎。反复发作或存在咬合创伤时,建议拔除阻生齿并切除增生组织。
口腔黏膜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质地坚硬的粉红色肿物,生长缓慢且无自觉症状。确诊需病理活检,小肿瘤可行激光切除术,较大病灶需手术广泛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避免频繁摩擦刺激病灶部位。
小唾液腺导管破裂后黏液外渗形成半透明蓝色囊泡,好发于下唇但也可见于磨牙后区。多数囊肿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或体积较大时需手术摘除腺体。术中需完整剥离囊壁防止复发,术后可含漱西吡氯铵含片预防感染。
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患处,戒烟限酒减少黏膜损伤。进食后及时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若肉疙瘩持续增大、出血溃烂或伴随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排查肿瘤性病变。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