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疙瘩摸着疼吗怎么回事呀

乳腺癌的肿块可能伴有疼痛,通常由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触诊、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乳腺癌早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但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压迫或炎症反应出现疼痛。
乳腺增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感,疼痛常与月经周期相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节激素水平,配合热敷缓解症状。建议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乳腺超声。
乳腺炎多因细菌感染或乳汁淤积导致,常见红肿热痛症状,哺乳期女性高发。治疗需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辅以排空乳汁和冷敷。若形成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日常需保持乳头清洁。
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肿块光滑可推动,偶有轻微压痛。直径超过3厘米或生长迅速时可考虑麦默通微创手术切除,小肿瘤可定期观察。年轻患者应减少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
乳腺癌早期多为无痛硬块,晚期肿瘤侵犯神经或皮肤时可出现持续性刺痛。需通过乳腺X线摄影、核磁共振明确分期,治疗方案包括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联合紫杉醇注射液、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药物。遗传因素占发病原因的5-10%。
乳房撞击可能导致局部血肿形成,表现为突发疼痛性包块,常伴皮下淤青。急性期需冰敷止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严重血肿需穿刺抽液。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穿戴合身文胸提供支撑。
发现乳房肿块无论是否疼痛均应及时就诊,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筛查。日常减少熬夜、控制体重、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乳腺癌风险,哺乳期需正确护理防止乳腺炎。若肿块持续增大、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或乳头溢血,须立即就医排查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