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到底长啥样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典型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呈肤色或浅褐色,多密集分布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
扁平疣初期为1-2毫米的扁平小丘疹,随着病程进展可增大至5毫米左右,形状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但无角质增生。皮疹表面有特殊蜡样光泽,在侧光照射下可见细微鳞屑,部分皮损会沿抓痕呈线状排列,称为同形反应。典型皮损触感稍硬,但无明显压痛或瘙痒。
早期皮损多呈正常肤色或淡红色,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变为浅褐色或灰黄色。颜色变化与局部黑色素沉积有关,日晒后色素沉着可能加重。青少年患者常见皮损突然发红肿胀并伴瘙痒,这往往是疣体即将自行消退的征兆。
好发于面部尤其额部、颊部及下颌缘,手背和前臂伸侧也是高发区域。皮损通常多发性出现,少则十余个,多则上百个呈簇状分布。口周、眼睑等黏膜交界处较少受累,掌跖部位一般不会出现典型扁平疣。
疾病进展可分为三期:初期为潜伏期,感染后2-3个月出现首批皮损;进展期皮损数量增多且可能融合成片;部分患者进入自愈期,皮损突然红肿后脱落,愈后不留瘢痕。儿童患者自愈率较高,成人皮损可能持续数年。
需要与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等皮肤赘生物鉴别。汗管瘤多位于眼周且质地更柔软,脂溢性角化病表面粗糙有油脂性鳞屑。特殊类型的扁平疣可能表现为巨大型或色素性,需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检查确诊。
日常应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病毒扩散,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减少色素沉着。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疣体自然消退。若皮损持续增多或影响外观,建议到皮肤科进行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专业处理,切勿自行使用腐蚀性药物。患病期间需单独使用毛巾等个人物品,降低家庭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