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脱臼胳膊如何处理

婴幼儿脱臼胳膊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制动、冷敷镇痛、观察护理、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婴幼儿肘关节脱臼多因牵拉不当导致,通常表现为哭闹、拒动患肢、关节畸形等症状。
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于5岁以下幼儿,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医生一手握住患儿肘部,拇指按压桡骨小头,另一手轻柔旋转前臂至听到弹响。复位成功后患儿可立即恢复活动,无须特殊固定。家长不可自行尝试复位,避免加重损伤。
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2天限制活动。选择透气棉质三角巾,将患儿前臂屈肘90度悬于胸前,定期检查手指血液循环。睡眠时保持自然体位,避免压迫患侧。固定期间禁止提拉患肢或做旋转动作。
急性期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肘部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冷敷能减轻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若患儿持续哭闹,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等儿童适用镇痛药,严禁使用成人止痛药物。
复位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肢活动度、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若出现手指苍白、麻木或持续疼痛,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神经损伤。日常避免单手突然牵拉幼儿,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选择宽松易穿脱衣物。
反复脱臼超过3次或复位后仍活动受限需排查病理性因素。通过X线检查排除骨折,超声评估韧带损伤。先天性关节松弛患儿可能需定制支具,创伤性脱臼合并骨折时需石膏固定3-4周。发育性关节不良需小儿骨科专科随访。
日常照料婴幼儿时应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单侧提拉手臂。建议家长采用双手托举腋下的方式抱起幼儿,玩耍时勿做荡秋千等牵拉动作。选择合适尺寸的学步车,避免上肢承重过大。若脱臼后患肢持续肿胀或出现皮下淤血,应立即前往儿科或骨科急诊。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关节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先天性关节异常可有效预防反复脱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