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锁骨骨折处理原则

小儿锁骨骨折通常可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处理,具体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患儿年龄决定。主要处理原则有手法复位外固定、锁骨带固定、手术内固定、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青枝骨折或轻度移位骨折。医生会通过轻柔手法将骨折端对齐,随后使用8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带维持复位状态。固定期间需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绷带松动导致复位失效。患儿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压疮,家长需每日检查固定松紧度及皮肤状况。
针对部分移位的中段骨折,可选用预制的儿童锁骨带进行弹性固定。锁骨带通过双侧肩部压力维持骨折对位,允许适度肩关节活动。需注意调整带体长度以适应患儿生长,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锁骨部位。
当骨折严重移位超过2厘米、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开放性骨折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弹性髓内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术后需用三角巾悬吊保护1-2周。手术可能造成切口感染、内固定物移位等风险,术后需定期拍摄X线片评估愈合情况。
拆除外固定或术后2周开始渐进式康复训练。初期以钟摆运动为主,逐渐增加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6周后可进行抗阻力训练,但禁止参加对抗性运动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锻炼过程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可通过热敷缓解。
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愈合期每2-3周评估骨痂生长状态。完全愈合需6-8周,期间发现固定松动、患肢肿胀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诊。愈合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监测骨骼发育是否受影响。
患儿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等富含钙质食物摄入。睡眠时取半卧位减轻疼痛,穿衣优先选择前开扣款式。恢复期避免提拉重物或剧烈跑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促进功能恢复。若发现患侧上肢活动度持续受限,应及时复查排除骨不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