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了怎么办才能恢复

小儿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性应力损伤等原因引起。
骨折后需立即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卧床制动。固定时间根据骨折类型不同,一般需要4-8周。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防止固定过紧导致缺血。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碳酸钙D3颗粒促进骨骼愈合,接骨七厘片辅助治疗。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开放性骨折还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
骨折恢复期需保证充足营养,每日摄入500ml牛奶补充钙质,适量食用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可增加西蓝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有助于骨骼形成。避免高糖高盐饮食影响钙质吸收。
拆除固定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2周后开始主动关节活动,4周后加入抗阻训练。训练强度需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再次骨折。
骨折后1周、2周、4周、8周需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延迟愈合,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需评估肢体长度和关节活动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生长板损伤等并发症。
小儿骨折恢复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定期调整固定装置松紧度。饮食上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800mg,可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非负重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若发现患肢皮肤发紫、感觉异常或固定装置松动,需立即就医处理。心理上要多鼓励患儿,减轻其对治疗和活动的恐惧感,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