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阻塞有什么症状腹部痛吗

肠阻塞通常会出现腹部疼痛,还可能伴随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肠阻塞可能与肠粘连、肠扭转、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肠阻塞早期常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与阻塞位置相关。小肠阻塞多表现为脐周疼痛,结肠阻塞则以下腹部疼痛为主。疼痛发作时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间歇期疼痛减轻。肠阻塞引起的绞痛通常由肠管痉挛性蠕动增强导致,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平卧。建议及时就医明确阻塞原因,避免延误治疗。
随着病情进展,肠阻塞可能转为持续性胀痛,腹部触诊可发现明显膨隆。肠管扩张导致肠壁张力增加是胀痛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能出现肠型或蠕动波。持续性胀痛提示肠管扩张加重,可能伴随肠壁血运障碍。此时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必要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高位肠阻塞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呕吐胆汁样液体。低位肠阻塞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能有粪臭味。呕吐是肠内容物无法通过阻塞部位的反流表现,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建议患者保持半卧位,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
完全性肠阻塞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肠内容物无法通过阻塞部位的典型表现。不完全性肠阻塞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但排便量明显减少。停止排气排便提示肠道通畅性严重受损,需警惕肠坏死风险。出现该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泻药。
肠阻塞晚期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提示肠管缺血坏死或感染性休克。这些症状表明病情危重,需紧急医疗干预。肠阻塞引起的全身症状多与肠管扩张、体液丢失、细菌移位有关,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肠阻塞患者应绝对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肠扭转。术后患者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活动,预防肠粘连。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