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为什么会恶心想吐呢

肠胃炎恶心想吐可能与胃肠黏膜炎症刺激、胃肠动力紊乱、病原体毒素作用、胃酸分泌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胃肠黏膜受病原体侵袭后发生炎症反应,局部充血水肿会刺激神经末梢,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恶心呕吐。常见于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伴随水样腹泻和低热。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炎症导致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异常,胃排空延迟或逆蠕动增强时,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呕吐中枢。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伴有上腹绞痛和食欲减退。可热敷腹部缓解痉挛,严重时需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动力或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控制肠蠕动。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产生的肠毒素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区,引发剧烈喷射性呕吐。常见于进食变质食物后2-6小时发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必要时静脉输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应激反应导致胃酸过多,刺激胃黏膜触发呕吐反射。多表现为餐后恶心加重和烧心感。可短期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配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严重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多见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伴随皮肤弹性差和尿量减少。需监测血钾钠水平,通过口服补液盐Ⅲ纠正失衡,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应就医。
肠胃炎发作期应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馒头、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恢复期间注意腹部保暖,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需加强手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处理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