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指的是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一般是指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肢体瘫痪。脊髓灰质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弛缓性瘫痪等。我国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已基本消灭该病,但全球仍有少数地区存在流行。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病毒通过消化道入侵人体后,先在咽部和肠道黏膜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最终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病毒对神经细胞的破坏会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出现永久性瘫痪。
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接触传播。感染者粪便中可持续排毒3-6周,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可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播。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托幼机构儿童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流行季节以夏秋季为主,湿热环境更利于病毒传播。
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和恢复期。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瘫痪前期出现颈背强直、肌肉疼痛;瘫痪期多在发热后2-3天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永久性残疾。
临床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培养是金标准,可取粪便或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胞培养。血清学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也可确诊。核酸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使用Sabin减毒活疫苗进行常规免疫,出生后2、3、4月龄各服1剂,4岁时加强1剂。灭活疫苗适用于免疫缺陷者。流行期间应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做好粪便消毒,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发现病例需立即隔离并报告疾控部门。
虽然我国已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但仍需维持高水平疫苗接种率防止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家长应按时带孩子完成免疫程序,注意观察接种后反应。日常培养儿童勤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习惯,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康复期患者需坚持物理治疗,改善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