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复位后还有点晕

耳鼻喉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耳石症复位后仍有头晕症状,通常与残余耳石未完全归位或前庭功能未完全恢复有关。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引起的眩晕疾病。

复位治疗后残余耳石可能未完全回到椭圆囊,头部位置变化时仍会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短暂眩晕。这种情况多表现为起床、躺下或翻身时出现数秒眩晕,程度较复位前减轻。前庭神经需要时间适应耳石位置变化,复位后1-2周内可能持续存在平衡失调感,行走时有漂浮感或轻微不稳。部分患者复位时耳石碎裂形成微小颗粒,这些颗粒可能随头位变化重新进入半规管,引起间歇性头晕发作。

少数患者可能合并前庭性偏头痛或梅尼埃病等共病,这些疾病本身会引起头晕症状。前庭神经炎恢复期患者同时存在耳石症时,复位后前庭功能代偿不足可能导致持续性头晕。老年人血管硬化导致前庭血供不足,复位后前庭功能恢复较慢,头晕症状持续时间可能延长。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会放大前庭症状,使患者对头晕的主观感受更明显。

建议避免突然转头或快速改变体位,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耳石移动刺激。可进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促进前庭代偿,每日3组每组5次重复诱发头晕的动作。若2周后头晕无改善或出现听力下降、耳鸣新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其他前庭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前庭功能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