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哪些疾病

心血管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疾病

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肝癌、肺癌、骨肿瘤甲状腺结节等疾病。

1、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通过导管释放高频电流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部分室性早搏等。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心电监测24-4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1周。

2、肝癌

对于早期肝癌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射频消融可通过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肿瘤,或3个以内且直径均小于3厘米的多发结节。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肝区疼痛等反应,需配合保肝治疗。该技术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可重复进行。

3、肺癌

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可选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尤其适合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者。通过CT引导将电极针精准穿刺至肿瘤部位,高温灭活癌细胞。主要针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孤立性结节,术后需定期复查CT观察消融效果。可能并发气胸、胸腔积液等,但概率较低。

4、骨肿瘤

射频消融可用于缓解骨转移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通过破坏肿瘤组织及周围神经末梢达到止痛效果。对脊柱、骨盆等部位的溶骨性病变效果显著,单次治疗即可使80%以上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需配合放疗或靶向药物控制肿瘤进展。

5、甲状腺结节

良性甲状腺结节出现压迫症状或影响美观时,可采用射频消融缩小结节体积。治疗前需通过细针穿刺明确结节性质,适用于直径2-5厘米的实性结节。术后结节体积可缩小50-90%,但可能存在暂时性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评估疗效。

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应注意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鱼肉等。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治疗效果。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不同疾病射频消融的适应症和疗效存在差异,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制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