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怎么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护理、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通常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影响、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为手术做准备。地高辛口服溶液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心力衰竭患儿;呋塞米片能减少体液潴留,缓解水肿症状;卡托普利片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用药反应,观察是否出现食欲减退、心率异常等不良反应。
介入治疗适用于部分简单型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经导管封堵术通过股静脉植入封堵器闭合缺损,创伤小且恢复快。球囊扩张术可用于肺动脉瓣狭窄的患儿。介入治疗后家长需遵医嘱给患儿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并避免剧烈活动1-2个月。
复杂先心病多需开胸手术治疗,如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大动脉转位调转术等。手术可彻底矫正心脏畸形,但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可能需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家长需注意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发热、切口渗液等感染征象。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根据心功能分级调整活动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预防呼吸道感染。少量多餐喂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等。保证充足睡眠,6个月以下婴儿每日睡眠需16-20小时。家长需学会监测患儿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术后需终身随访,初期每1-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稳定后改为每6-12个月复查。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胸片、运动负荷试验等。青春期、妊娠前等特殊时期需加强监测。家长需记录患儿生长发育曲线,关注有无活动耐力下降、青紫加重等异常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保证每日30-60分钟适度活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竞技性体育项目。饮食应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建议优先接种。建立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诱发缺氧发作。家长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随身备妥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