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是怎么得的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可能与链球菌性咽炎反复发作、免疫反应异常、遗传易感性、居住环境潮湿、链球菌感染未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风湿性心脏病通常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
链球菌性咽炎反复发作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自身心脏组织,导致心脏瓣膜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彻底清除链球菌感染。
部分患者感染链球菌后出现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抗体错误攻击心脏瓣膜胶原蛋白,引发瓣膜增厚、粘连。这类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表现。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缓解炎症。
携带HLA-DR7等特定基因型的人群更易发生风湿热。这类患者家族中常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发病年龄较轻。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咽喉拭子培养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早期发现链球菌感染。
长期生活在潮湿拥挤环境中,链球菌更易通过飞沫传播。潮湿环境还可能削弱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改善居住通风条件,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有助于减少链球菌传播风险。
链球菌感染后未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或用药剂量不足,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不规范治疗会使链球菌抗原持续刺激免疫系统。确诊链球菌感染后应遵医嘱完成10天抗生素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需重视链球菌性咽炎的规范治疗,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有风湿热病史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瓣膜功能。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潮湿环境,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