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骨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是指肱骨远端髁上部位发生多块骨折的严重损伤,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导致,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需根据骨折类型和并发症选择个体化方案。

1.损伤机制

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冲击造成。暴力传导至肱骨远端薄弱区域时,会导致骨质呈三块以上碎裂,常合并肘关节脱位。儿童因骨骺未闭合更易发生此类骨折,可能影响骨骼发育。伤后可见局部畸形、异常活动及骨擦音等典型体征。

2.临床分型

根据骨折线走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占多数且易损伤肱动脉。按AO分型可分为C1型简单关节外骨折、C2型关节内简单骨折、C3型完全关节内粉碎骨折。X线平片可显示骨折块数量及移位程度,CT三维重建能更精准评估关节面损伤情况。

3.急诊处理

现场需用长臂石膏托临时固定患肢于功能位,避免二次损伤。立即检查桡动脉搏动和手指感觉运动功能,疑似血管损伤者需急诊血管造影。开放性骨折应彻底清创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静脉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预防感染。疼痛剧烈者可肌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

明显移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或克氏针交叉固定。合并血管损伤时需联合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留置引流管24-48小时。术后第2天开始手指屈伸锻炼,3周后逐步进行肘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期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5.并发症防治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是最严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前臂肿胀程度和末梢血运。肘内翻畸形多因复位不良导致,儿童患者可能需截骨矫形。关节僵硬者可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配合CPM机训练。骨折愈合后6-12个月需取出内固定装置。

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康复期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和适量瘦肉促进骨痂形成。拆除固定后可用热水浸泡患肢改善血液循环,但水温不宜超过40℃。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3-6个月,定期复查评估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其按时进行康复训练,防止遗留功能障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