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后的伤口特点

皮肤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17次浏览

关键词: #伤口

被蜈蚣咬伤后伤口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灼热感,可能伴随瘀斑或水疱,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管炎或全身症状。蜈蚣毒液中的组胺样物质和溶血性毒素是引起上述反应的主要原因。

1、局部红肿

蜈蚣咬伤后数分钟内会出现明显红肿,范围可达3-10厘米,与毒液刺激组织释放组胺有关。伤口中心可见两个针尖样咬痕,周围皮肤温度升高。可用冷敷减轻肿胀,避免抓挠防止感染。若红肿持续扩散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需就医排除继发感染。

2、剧烈疼痛

咬伤后立即产生灼烧样剧痛,持续2-6小时,与毒液中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相关。疼痛程度与蜈蚣体型正相关,大蜈蚣咬伤可能需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儿童被咬后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疼痛反应,避免因搔抓导致伤口恶化。

3、瘀斑水疱

24-48小时后约三成患者会出现紫红色瘀斑,毒液中的溶血毒素可能破坏毛细血管。部分患者咬伤处形成透明水疱,疱液初期清亮后可能变浑浊。不可自行挑破水疱,应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覆盖无菌敷料保护创面。

4、淋巴管炎

严重咬伤可能导致红色条索状淋巴管炎,从伤口向近心端延伸,提示毒素扩散。此时往往伴随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痛,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毒素入血引发全身反应。

5、全身症状

儿童或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全身症状,与毒液过敏反应相关。极少数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被大型蜈蚣咬伤后应保持静卧,迅速送医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被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冰敷缓解肿痛,避免剧烈运动加速毒素扩散。观察72小时是否出现皮肤坏死、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有过敏史或既往严重蜈蚣咬伤反应者,建议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翻动石块朽木时使用工具,可有效预防蜈蚣咬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