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伤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甚至全身中毒症状。蜈蚣毒素引起的反应主要有局部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反应、继发感染。
蜈蚣毒液中的组胺样物质会导致咬伤处红肿热痛,直径可达数厘米,持续数小时至2天。可用肥皂水冲洗后冷敷,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双氯芬酸钠等止痛药。
约15%人群可能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轻度过敏可口服氯雷他定,中重度需立即就医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大型蜈蚣毒素可能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抽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并监测生命体征。
伤口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蜂窝织炎或淋巴管炎,表现为红肿扩散、脓液渗出。需彻底清创消毒,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
被咬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避免抓挠伤口,观察24小时是否出现全身症状。过敏体质者、儿童及出现全身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急诊科或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