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会引起血糖升高吗

儿童腹泻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但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或继发感染时可能影响血糖水平。腹泻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若出现持续腹泻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儿童腹泻多为自限性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性腹泻以水样便为主,病程3-7天,此时机体胰岛素分泌正常,血糖调节机制未受破坏。细菌性腹泻如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但病原体毒素主要作用于肠道黏膜,不会直接影响胰腺功能。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血糖波动通常在正常生理范围内。
当腹泻导致重度脱水时,血液浓缩可能造成假性血糖升高,此时需通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部分肠道感染可能触发应激反应,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间接引起短暂性血糖波动。糖尿病患儿出现腹泻时需警惕酮症酸中毒风险,此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和尿酮体。某些特殊类型腹泻如先天性糖类吸收不良综合征,可能因未消化糖类在肠道发酵导致渗透性腹泻,但血糖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患儿腹泻期间应维持充足水分摄入,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低乳糖配方。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肛门周围皮肤状况,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血便或发热超过38.5摄氏度,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但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