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病变引起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由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内皮损伤等因素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血管壁逐渐增厚、弹性下降的慢性病变,可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下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时,脂质会穿透受损的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壁,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逐渐积累形成脂质条纹。这一过程可通过血脂检查发现异常,常用降脂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
血管内皮损伤后触发慢性炎症反应,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释放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促进斑块形成。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升高可提示病情活动,抗炎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同时内皮通透性增加加速脂质沉积。高血压、高血糖等因素均可损伤内皮,改善内皮功能的药物包括盐酸贝那普利片、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组织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血小板聚集释放的血栓素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使用替格瑞洛片、替罗非班注射液等抗血小板药物。
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并异常增殖,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纤维帽。这一过程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调控,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
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定期进行心电图、冠脉CT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