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静脉炎怎么办

关键词: #静脉
关键词: #静脉
PICC置管静脉炎可通过抬高患肢、热敷处理、药物外涂、口服药物、拔管处理等方式治疗。PICC置管静脉炎通常由导管刺激、细菌感染、药物刺激、血管损伤、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将置管侧肢体抬高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可使用软枕垫高手臂,保持肘关节高于心脏水平。避免患肢下垂或受压,日常活动时减少提重物等增加静脉压力的行为。抬高时间每次持续3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
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敷于炎症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热敷后保持皮肤干燥。若出现皮肤发红加重或渗液需立即停止。
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沿静脉走向涂抹,每日2次可缓解炎症反应。合并感染时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时需避开穿刺点,采用环形按摩促进吸收。用药前需清洁皮肤,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对于中重度静脉炎,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服用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
当出现化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或经治疗无改善时,需立即拔除PICC导管。拔管后需加压包扎穿刺点2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严重者需住院进行血培养检查,并更换其他静脉通路方式。
PICC置管后应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导管牵拉。置管侧肢体不宜测量血压或抽血,淋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建议选择宽松衣物,定期进行导管维护。若出现发热、寒战或沿静脉出现条索状硬结,需立即就医处理。日常可适当活动手指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增加导管摩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