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吞噬癌细胞

免疫细胞吞噬癌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异常细胞的重要机制,主要由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执行。该过程涉及识别、黏附、内吞和消化四个阶段,可能受肿瘤微环境抑制或免疫逃逸机制干扰。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癌细胞表面的钙网蛋白等危险信号,形成吞噬杯包裹癌细胞后形成吞噬体。溶酶体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分解癌细胞,该过程在乳腺癌、肺癌中常见。当肿瘤分泌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时,巨噬细胞可能转化为促瘤的M2型。
自然杀伤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直接溶解癌细胞膜,诱导凋亡。其活性受KIR受体与MHC-I分子相互作用调控,在血液肿瘤和转移灶中作用显著。肿瘤细胞下调MHC-I表达时可逃逸NK细胞监视。
中性粒细胞通过NETs网络捕获循环肿瘤细胞,释放髓过氧化物酶杀伤细胞。在炎症性肿瘤微环境中可能促进转移,其双重作用与胃癌、胰腺癌进展相关。
树突状细胞吞噬肿瘤碎片后迁移至淋巴结,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肿瘤微环境中VEGF可抑制树突细胞成熟,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
PD-1/PD-L1等检查点通路激活会抑制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靶向CTLA-4的单克隆抗体可解除抑制,增强黑色素瘤等肿瘤的免疫清除效率。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活性,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锌可支持免疫功能。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高脂饮食等可能削弱免疫力的因素。肿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治疗等方案,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指标。出现持续乏力、反复感染等免疫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就医评估。